NEWS

新闻中心

智慧城市“红火”背后的冷思考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7-12 19:4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近日,海淀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成立,引起了人们对智慧城市新一轮火热关注。有多火?记者在常用的搜索网站上输入“智慧城市”后,其搜索结果显示相关信息高达1740多万条,新闻铺天盖地,可谓“大红大紫”。   智慧城市缘何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之于商家有利可图。面对“钱”途无量的智慧城市,各路商家可谓是“趋之若鹜”。以“智慧城市”名义召开的商业化会议不计其数,兜售的产品也繁若星辰。记者也参加过几次类似的会议,有名副其实的,也有名不符实的。但不管怎样,商家的钱包算是鼓起来了。   之于地方有政绩可言。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未雨绸缪,这其中很难保证没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隐患,倘若果真如此,地方盲目跟风,劳民伤财,短暂的政绩“显赫”,流水的官员升迁,最后留给当地的将是长期收拾不完的烂摊子,受苦的也只有安土重迁的百姓。   之于投机者有空子可钻。4月9日,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在住建部网站上郑重声明,住建部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中,未发放过评审专家聘书,也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与智慧城市申报和创建有关的培训及类似活动。可见,投机分子的触角已经伸入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并打起了评审专家的主意。而评审专家也惹“火”上身,成了智慧城市的又一受益者。   受益群体如此之多,参与者如此积极,智慧城市如不合理规划,长期发展,必将产生诸多问题。   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既要“智”也要“慧”。所谓“智”即是“智能化”,而“慧”又体现在哪里呢?合理的顶层设计,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的“以民为本”,三者缺一不可。仅就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势头而言,记者认为,三者的集中体现应该是理性建设,不一味“大跃进”式发展,防止“一厢情愿”“摊大饼”式的造城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智慧城市“大跃进”的提法在业界已经屡见不鲜。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曾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但这样的“忠言”似乎对很多决策者来说只是过耳清风,听过就算。思科中国网络运营中心工程师刘昕告诉记者,“目前,有30多个城市将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的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过热的发展苗头。”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智慧城市只是城市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城市空间扩展与人口迁入不同步,新城区建好后,没有人入住等现象屡屡发生。最典型的就是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投资50多亿、面积达32平方公里,最初计划为100万人提供居住、生活和娱乐场所,如今却人丁稀少,沦为一座“鬼城”。如果盲目跟风造城,工程反复、烂尾,智慧城市最终也将难逃“数字黑城”的厄运。   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智慧城市的最终受益者是谁?老百姓!说到底,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定性为一项民生工程,其核心就是“以民为本”。不管政绩多少、利润多大,只有老百姓亲身体会到了、亲口夸赞好了,那才是实实在在的肯定。然而,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广大民众,对于智慧城市似乎并不“买账”。记者在北京街头的随机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对智慧城市知之甚少,“没有听说过”、“没有关注过”、“什么是智慧城市”等答案与疑问比比皆是。这也提醒我们,在智慧城市如此“红火”的背后,应该理性思考,如果仅仅是“政府搭台,专家敲鼓,企业唱戏”,老百姓不发表任何意见,只做个听众,只过个耳瘾,没有掌声,这戏唱的意义又何在?   记者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地方城市建设者要因地制宜,从地方实际出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并在“智慧世博”、“数字北京”等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将大大减少这些发达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本。相较之下,一些中小城镇和欠发达地区建设智慧城市则需要深思熟虑,不能不考虑基础条件就急于启动智慧城市项目,不仅挤占了其他基础民生投入,还让地方政府和百姓债台高筑,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其次,监察机关和审核机关要严把政绩审核关,注重对城市建设过程而非建设成果的审核,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引导执政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同时,还应加强中央对智慧城市的顶层指导。虽然,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但迄今为止,智慧城市尚未得到中央相关文件的批示和援引,加上各大部委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审核标准各有侧重,致使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疲于奔命”,部门间的职能重合过多,甚至出现一座城市同时申请多个部委机构智慧城市试点的现象,导致建设资金不能广泛而有效地流通。因此,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中央政府联合几大相关部委制定出台明确而周详的指导方针,构建统一标准,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互动平台,为地方智慧城市发展指明方向。

智慧城市“红火”背后的冷思考

【概要描述】      近日,海淀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成立,引起了人们对智慧城市新一轮火热关注。有多火?记者在常用的搜索网站上输入“智慧城市”后,其搜索结果显示相关信息高达1740多万条,新闻铺天盖地,可谓“大红大紫”。

  智慧城市缘何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之于商家有利可图。面对“钱”途无量的智慧城市,各路商家可谓是“趋之若鹜”。以“智慧城市”名义召开的商业化会议不计其数,兜售的产品也繁若星辰。记者也参加过几次类似的会议,有名副其实的,也有名不符实的。但不管怎样,商家的钱包算是鼓起来了。

  之于地方有政绩可言。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未雨绸缪,这其中很难保证没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隐患,倘若果真如此,地方盲目跟风,劳民伤财,短暂的政绩“显赫”,流水的官员升迁,最后留给当地的将是长期收拾不完的烂摊子,受苦的也只有安土重迁的百姓。

  之于投机者有空子可钻。4月9日,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在住建部网站上郑重声明,住建部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中,未发放过评审专家聘书,也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与智慧城市申报和创建有关的培训及类似活动。可见,投机分子的触角已经伸入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并打起了评审专家的主意。而评审专家也惹“火”上身,成了智慧城市的又一受益者。

  受益群体如此之多,参与者如此积极,智慧城市如不合理规划,长期发展,必将产生诸多问题。

  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既要“智”也要“慧”。所谓“智”即是“智能化”,而“慧”又体现在哪里呢?合理的顶层设计,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的“以民为本”,三者缺一不可。仅就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势头而言,记者认为,三者的集中体现应该是理性建设,不一味“大跃进”式发展,防止“一厢情愿”“摊大饼”式的造城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智慧城市“大跃进”的提法在业界已经屡见不鲜。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曾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但这样的“忠言”似乎对很多决策者来说只是过耳清风,听过就算。思科中国网络运营中心工程师刘昕告诉记者,“目前,有30多个城市将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的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过热的发展苗头。”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智慧城市只是城市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城市空间扩展与人口迁入不同步,新城区建好后,没有人入住等现象屡屡发生。最典型的就是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投资50多亿、面积达32平方公里,最初计划为100万人提供居住、生活和娱乐场所,如今却人丁稀少,沦为一座“鬼城”。如果盲目跟风造城,工程反复、烂尾,智慧城市最终也将难逃“数字黑城”的厄运。

  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智慧城市的最终受益者是谁?老百姓!说到底,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定性为一项民生工程,其核心就是“以民为本”。不管政绩多少、利润多大,只有老百姓亲身体会到了、亲口夸赞好了,那才是实实在在的肯定。然而,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广大民众,对于智慧城市似乎并不“买账”。记者在北京街头的随机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对智慧城市知之甚少,“没有听说过”、“没有关注过”、“什么是智慧城市”等答案与疑问比比皆是。这也提醒我们,在智慧城市如此“红火”的背后,应该理性思考,如果仅仅是“政府搭台,专家敲鼓,企业唱戏”,老百姓不发表任何意见,只做个听众,只过个耳瘾,没有掌声,这戏唱的意义又何在?

  记者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地方城市建设者要因地制宜,从地方实际出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并在“智慧世博”、“数字北京”等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将大大减少这些发达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本。相较之下,一些中小城镇和欠发达地区建设智慧城市则需要深思熟虑,不能不考虑基础条件就急于启动智慧城市项目,不仅挤占了其他基础民生投入,还让地方政府和百姓债台高筑,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其次,监察机关和审核机关要严把政绩审核关,注重对城市建设过程而非建设成果的审核,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引导执政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同时,还应加强中央对智慧城市的顶层指导。虽然,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但迄今为止,智慧城市尚未得到中央相关文件的批示和援引,加上各大部委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审核标准各有侧重,致使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疲于奔命”,部门间的职能重合过多,甚至出现一座城市同时申请多个部委机构智慧城市试点的现象,导致建设资金不能广泛而有效地流通。因此,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中央政府联合几大相关部委制定出台明确而周详的指导方针,构建统一标准,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互动平台,为地方智慧城市发展指明方向。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07-12 19:44
  • 访问量:
详情

      近日,海淀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成立,引起了人们对智慧城市新一轮火热关注。有多火?记者在常用的搜索网站上输入“智慧城市”后,其搜索结果显示相关信息高达1740多万条,新闻铺天盖地,可谓“大红大紫”。

  智慧城市缘何会有如此高的关注度?

  之于商家有利可图。面对“钱”途无量的智慧城市,各路商家可谓是“趋之若鹜”。以“智慧城市”名义召开的商业化会议不计其数,兜售的产品也繁若星辰。记者也参加过几次类似的会议,有名副其实的,也有名不符实的。但不管怎样,商家的钱包算是鼓起来了。

  之于地方有政绩可言。截至2012年,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未雨绸缪,这其中很难保证没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隐患,倘若果真如此,地方盲目跟风,劳民伤财,短暂的政绩“显赫”,流水的官员升迁,最后留给当地的将是长期收拾不完的烂摊子,受苦的也只有安土重迁的百姓。

  之于投机者有空子可钻。4月9日,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在住建部网站上郑重声明,住建部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中,未发放过评审专家聘书,也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开展与智慧城市申报和创建有关的培训及类似活动。可见,投机分子的触角已经伸入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并打起了评审专家的主意。而评审专家也惹“火”上身,成了智慧城市的又一受益者。

  受益群体如此之多,参与者如此积极,智慧城市如不合理规划,长期发展,必将产生诸多问题。

  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既要“智”也要“慧”。所谓“智”即是“智能化”,而“慧”又体现在哪里呢?合理的顶层设计,先进的管理理念,真正的“以民为本”,三者缺一不可。仅就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势头而言,记者认为,三者的集中体现应该是理性建设,不一味“大跃进”式发展,防止“一厢情愿”“摊大饼”式的造城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智慧城市“大跃进”的提法在业界已经屡见不鲜。工信部科技司司长闻库曾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要合理规划,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杜绝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但这样的“忠言”似乎对很多决策者来说只是过耳清风,听过就算。思科中国网络运营中心工程师刘昕告诉记者,“目前,有30多个城市将物联网作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的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已经出现了过热的发展苗头。”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智慧城市只是城市发展的过程,而非结果。城市空间扩展与人口迁入不同步,新城区建好后,没有人入住等现象屡屡发生。最典型的就是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投资50多亿、面积达32平方公里,最初计划为100万人提供居住、生活和娱乐场所,如今却人丁稀少,沦为一座“鬼城”。如果盲目跟风造城,工程反复、烂尾,智慧城市最终也将难逃“数字黑城”的厄运。

  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确一点,智慧城市的最终受益者是谁?老百姓!说到底,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定性为一项民生工程,其核心就是“以民为本”。不管政绩多少、利润多大,只有老百姓亲身体会到了、亲口夸赞好了,那才是实实在在的肯定。然而,作为最大受益者的广大民众,对于智慧城市似乎并不“买账”。记者在北京街头的随机调查显示,大多数居民对智慧城市知之甚少,“没有听说过”、“没有关注过”、“什么是智慧城市”等答案与疑问比比皆是。这也提醒我们,在智慧城市如此“红火”的背后,应该理性思考,如果仅仅是“政府搭台,专家敲鼓,企业唱戏”,老百姓不发表任何意见,只做个听众,只过个耳瘾,没有掌声,这戏唱的意义又何在?

  记者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地方城市建设者要因地制宜,从地方实际出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在基础设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方面具备先天优势,并在“智慧世博”、“数字北京”等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将大大减少这些发达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本。相较之下,一些中小城镇和欠发达地区建设智慧城市则需要深思熟虑,不能不考虑基础条件就急于启动智慧城市项目,不仅挤占了其他基础民生投入,还让地方政府和百姓债台高筑,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其次,监察机关和审核机关要严把政绩审核关,注重对城市建设过程而非建设成果的审核,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引导执政者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同时,还应加强中央对智慧城市的顶层指导。虽然,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规划,但迄今为止,智慧城市尚未得到中央相关文件的批示和援引,加上各大部委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和审核标准各有侧重,致使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疲于奔命”,部门间的职能重合过多,甚至出现一座城市同时申请多个部委机构智慧城市试点的现象,导致建设资金不能广泛而有效地流通。因此,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中央政府联合几大相关部委制定出台明确而周详的指导方针,构建统一标准,形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互动平台,为地方智慧城市发展指明方向。

推荐新闻

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2021-04-08 13:54:02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不断地向各种收费领域渗透,当今的停车场收费系统已经向智能型的方向转变。先进可靠的停车场收费系统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非接触式IC卡停车场管理系统是一种高效快捷、公正准确、科学经济的停车场管理手段,是停车场对于车辆实行动态和静态管理的综合。从用户的角度看,其服务高效、收费透明度高、准确无误;从管理者的角度看,其易于操作维护、动化程度高、大大减轻管理者的劳动强度;从投资者角度看,彻底杜绝失误及任何形式的作弊,防止停车费用流失,使投资者的回报有了可靠的保证。   系统以非接触式IC卡为信息载体,通过IC卡记录车辆进出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手段确定停车计费金额,结合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控制机电一体化外围设备,从而控制进出停车场的各种车辆。系统从一九九六年开发成功后已经有近千个工程实例,可以说每个工程的功能特点都不相同,因为每个用户的管理方式、对系统的要求均不一样,但是系统的本质都一样。通过四年的改进完善,结合不同用户在实际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目前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一套完整完善的产品,系统进入商品化阶段。同国内外同样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市场占有率高:将近90%;   (2)量体裁衣: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掌握关键产品的底层技术,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从硬件及软件上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来开发生产安装;   (3)符合国情:中国大陆的车辆类别的分类、收费方式、各种特许车辆的处理等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外的同类产品均是由大陆地区的代理商或安装公司负责,他们只能进行设备不同型号的搭配组合,不具备软硬件的底层开发设计,更重要的是国外产品并非是按照中国大陆的国情来开发设计,其系统的管理模式与使用模式无法满足国人的需要;   (4)功能完善:近千个不同应用场合的工程范例,已经使得系统能够满足各种用户的使用需求;   (5)型号齐全、配套完善:从控制主机、快速道闸、数字车辆检测器、车位引导、视频捕获图像对比、交通车流控制等等,产品种类繁多,可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组合。  
云访客系统 2018-08-25 15:49:07
      系统除了可以采集到人员出入的身份证件的传统信息外,还可以采集到人员出入的图像信息的全方位信息;加强了出入登记凭证的收发管理、存档、分析等功能。       实用高效。通过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智能化信息采集模式,使工作人员可以完整收集出入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用户界面操作简单。充分考虑到使用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较少的特点,全部使用工作人员熟悉的业务流程、提示用语和操作方式。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能熟练使用本软件,完成业务处理。      系统性能稳定。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进行管理和开发,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以云平台数据中心为平台,利用Windows系统的内存管理和多任务特性,从技术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系统功能详细介绍 1.  证件OCR识别:通过先进的OCR证件扫描仪,直接读取二代身份证等证件的相关信息,无需来访人进行手写,有效地保证登记信息的正确性(假证无法识别不能提取信息)。 2.  IC卡身份证阅读功能:可以通过产品内置的IC卡身份证阅读器读取二代证的信息,直接把身份证中的相关信息读入系统内。(该模块是公安局统一发的,假证信息无法提取出来)。 3.  数据海量存储功能:数据存储功能强大,不遗失、不泄露,可存储40万人的资料(按每天200人次,可使用5年以上)。 4.  登记数据检索功能:用户可以按照子自身的需要,设定各种查询条件,对以往的登记数据进行快速检索。 5.  登记数据统计功能:通过用户自己设定的统计要求,对以往登记数据进行快速统计; 6.  证件图片保存功能:本产品还可以有效保存来访人的照片和身份证,来访事由,携带物品等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可以方便门卫工作人员快速辨认来访人; 7.  黑白名单管理功能:为了加强对来访者身份管理,对于某些可疑人员或被禁止的人员,则可以将其设置成黑名单人员, 8.  打印访客单功能:自动打印会客单或签发(临时卡),简洁高效,数据随时备份; 9.  数据网络共享功能:对于多台访速访通同时登记的情况下,所有登记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共享,方便来访人任意选择进出口;在与访客系统联网的任意电脑上查询、统计并打印来访人员信息。 10.      数据网络管理功能:管理者能够通过局域网进行管理,需在电脑上安装访客管理系统。 11.      数码摄像功能:能够在登记过程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拍照,并将拍摄照片进行保存; 12.      射频卡管理(RFID技术):射频卡循环使用,可以对来访人员发临时卡进行登记和注销,实现无纸化操作。 13.      出门注销功能:访客将进门时领取的访客单,出门时交给门卫,门卫给与注销,防止其他人替代注销,增加安全性。 14.      触摸屏设计:整套系统操作全部由触摸屏实现,简单方便,易掌握; 15.      操作简单方便:户界面操作简单。充分考虑到使用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较少的特点,全部使用工作人员熟悉的业务流程、提示用语和操作方式。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能熟练使用本软件,完成业务处理。 16.      方便查询签离人员:在主界面可以一目了然,未签离人员将在主界面显示,让学校更加安全可靠。 17.      手机内部通信:可以使用手机在内部进行进行信息交流。 18.      手机处理访客信息:可以使用手机处理访客请求信息,拒绝或同意该访客的请求。 19.      手机查看访客在门岗处的实时视频:在手机处理访客请求时,可以观看到该访客在门岗处的实时视频。 20.      内部通讯录:在手机端可以查阅内部通讯录,姓名、部门、职务、联系方式等。 21.      企业后台权限管理:在后台系统中可分配各个成员的角色与权限。如:登录门岗系统权限、登录手机权限、后台管理权限、黑白名单设置权限等…… 22.      云平台权限管理:在云平台中可分配各个成员的角色与权限。

信息发送SAUNDERS

WRITE A MESSAGE TO US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武汉亿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027-87752313     邮箱:yhtechwh@126.com

手机:139-71131736     苏经理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书城路文祥路窝牛创意大厦1103室

亿浩智能

Copyright © 武汉亿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491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